对哲学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,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的学说,旨在追求一种不受干扰的宁静状态。
传说,伊壁鸠鲁一直守护在他的庭院之内,与外部世界******隔绝,由此被人称为“花园哲学家”。更有人还详细地提到,在庭院的入口处有一块告示牌,上面写着:“陌生人,你将在此过着舒适的生活。在这里享乐乃是至善之事。”
无疑,花园是******一处能胜过书房的地方。
按照一位禅宗诗人的看法,在书房面前,花园之所以常常流露出一种“没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”的错觉,主要在于,它不是某人坐在扶手椅上进行高度抽象的沉思时显露出来的,只有“身体的接触”才能给予园艺师那种理解,一种更多地通过双手而不是头脑而取得的认识。
所以,花园是一种有生命力的生活方式,柔软,细腻,谦逊,更具亲和力,也是我们将自然与自我关系的进行平衡和解、由此相互信任的漫长之旅。
但,一座花园的落成不是一蹴而***的事,它的生命力在于时间的沉淀与我们双手恭勤的程度。设计仅仅只是短暂的开始。
在季节的轮转交替下,植物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生长形态,从花色、叶色到植株的高矮大小,春天的嫩绿、夏季的娇艳、深秋的金黄,冬后的枯败姿态,人们开始追求更为平衡和深入的景致。
每一种植物都有自己的独特质感,所以植物与植物之间的搭配能营造出各种不一样的氛围,为花园景致,添加可能性。
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建筑是园艺的外骨骼,园艺的结构之美,从建筑开始发生。
建筑师们经常说,建筑是一个发生器。在这一点上,园艺也同样如此,园艺通过这个“发生器”,某些特征得以强化,某类感官的冲击更为强烈,有时候是某个事件,有时候是某种氛围。***如同,日本花园通过竹子和风发出的悦耳音调,扩大了风所具有的意义一样。
本土植物的******应用,是一种***为有效的控制养护成本的做法,同时还能在某种程度上与气候环境做出呼应。
不过,即使再本土的植物,也不该过度种植。一个好的花园设计,应从充分利用植物形态,营造良好的花园生态为原则。在挑选设计植物时,除了植物观赏特征外,考虑其生长习性及成年期姿态,营造花园自然轻松氛围,既可以让花园美景经典持续,又适宜简单打理。
保罗·柯艾略写过这样一个青年人在花园里清除蒲公英的故事,年轻人向园艺工求助,园艺工说:任何除草剂在杀死蒲公英的同时也会把其他花草杀死,这***像生活,好与坏总是相伴而生。
年轻人问:那我该怎么办?园艺工说:无能为力,这兴许不是你想要的花,但它们却是你花园的一部分。
这***是一座花园的包容之心。